“现场有喜欢钓鱼的吗?钓鱼人最讨厌的是清道夫,不能吃还危害生态股莘配资,它是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。类似的还有下雨就到处爬的非洲大蜗牛…… 可见国门生物安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!” 在广东人民艺术中心,番禺海关人事政工科四级主办白高帅结合日常实例,为到场者带来生动演讲。
凭借这一精彩表现,番禺海关的 “携手‘关’筑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”,在广州市第四届 “文明实践种志计划” 服务项目路演展示活动中获评三类扶持项目。这是广州海关所属番禺海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(下称 “志愿服务队”)的最新荣誉,更是其二十余年坚守的生动缩影。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、守护国门安全的第一线,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志愿宣传接力正不断绽放光芒。
番禺海关关员到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普法基地开展教育活动
二十载深耕:从志愿行动到品牌化服务
自 2000 年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、2012 年正式成立分队以来,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从未停歇。二十余年间,他们将初心融入日常、让服务贯穿始终,仅 2024 年就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22 次。其中,“携手‘关’筑国门生物安全” 科普宣传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打磨,已成为番禺海关服务民生、连接群众的闪亮名片。
该项目孕育于番禺海关 “三进三促” 等成熟活动品牌,始终聚焦国门生物安全这一核心。国门作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,其生物安全守护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。为此,志愿服务队确立 “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” 的目标,通过多元化、强互动的创新形式,构建覆盖不同群体的科普阵地,形成立体宣传矩阵,逐步加深社会公众对生态安全、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与认同,凝聚起全民防范外来生物入侵、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共识。
在进校园活动中与学生开展通道“选选看”游戏股莘配资
向学生讲解显微镜在物种鉴定工作的应用
三维阵地:让科普宣传触达更多角落
“引进来”:在研学体验中播撒安全意识。依托番禺海关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,“进海关、‘趣’研学” 活动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近距离了解国门生物安全的窗口。志愿者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、趣味问答,结合动植物标本观摩、显微镜实物鉴别操作等互动环节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,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国门生物安全意识。
“走出去”:让校园成为科普主阵地。“海关课堂进校园” 项目以学生群体为重点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。通过实景模拟、互动操作、知识拼图等游戏化形式,让国门生物安全知识走出课本、融入课堂。2024年以来,该项目已走进14所学校,让科学防护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。
入社区:与群众共筑防护共识。志愿者主动联动辖区内的社区、街道志愿组织,深入番禺区各镇街、社区,通过发放宣传册、布置展板、知识问答、“政策面对面” 等接地气的形式,将国门生物安全知识送到居民身边。这种贴近生活的宣传方式,让抽象的 “安全” 概念变得具体可感,推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守护国门的行动中。
组织学生走进海关,亲身体验通关监管工作
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知识互动问答
深耕结硕果:以专业与坚持赢得认可
二十余年的持续投入,让番禺海关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收获了累累硕果。团队先后荣获第四批 “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”、第六届 “广东志愿服务铜奖”“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”、广州海关 “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” 等称号;“三进三促” 活动品牌入选中央直属机关党委《紫光阁》党建创新成果百优案例、获评广东省 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,其中 “海关课堂进校园” 子项目获 “全国海关最佳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”、入选2019年 “益苗计划” 并被授予广东省重点培育项目;“海关来作伴” 项目获广州海关 “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项目”。队伍中还涌现出 “全国海关最美志愿者”“广东省最美志愿者”“广东好人” 等先进典型,成为省直机关、海关系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标杆。
“开展携手‘关’ 筑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,目的是提升全民对国门生物安全的认识,在群众心中种下守护国门安全的种子。”白高帅介绍,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,预计每年将覆盖学校师生、企业员工、社区居民等约5000人。番禺海关将持续通过志愿服务宣讲,提升全民国门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,增强社会公众守护生态安全、生物多样性的自觉,携手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。
下一步,番禺海关将进一步建好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,打造国门生物安全实景课堂,通过沉浸式科普让知识传播更高效;同时抓住与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的契机,深入街道、村、居,让国门生物安全知识更广泛地融入基层治理,以 “海关+文明实践” 模式为 “百千万工程” 注入新活力,让守护国门的共识转化为更坚实的行动力量。
文:番禺融媒记者 刘莉 通讯员 黄文婉 图:番禺海关供图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